凯发K8国际官网大连理工大学:一切为了育人|桐岛绘里香|
“大学终究是国家所需人才培养的主体★ღ✿,因此★ღ✿,如何履行好人才培养的职责对于大学至关重要★ღ✿。我们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任务★ღ✿,是教师的第一职责★ღ✿,科学研究★ღ✿、社会服务都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ღ✿。”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ღ✿。
建校60年来★ღ✿,大连理工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ღ✿,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ღ✿,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ღ✿,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ღ✿、教师热爱教学★ღ✿、政策倾向教学★ღ✿、经费优先教学★ღ✿、科研促进教学★ღ✿、管理服务教学★ღ✿、后勤保障教学★ღ✿、舆论导向教学★ღ✿、人人关心教学★ღ✿,一切为了育人”的良好氛围★ღ✿。经过不断探索凯发K8官网首页k8凯发★ღ✿。★ღ✿、实践和积累★ღ✿,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有效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ღ✿,保证学校高质量人才的培养★ღ✿。
建校初期★ღ✿,受苏联高等教育的影响桐岛绘里香★ღ✿,大连理工逐渐确立了培养“专门人才”的目标定位★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悄然到来★ღ✿,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相比★ღ✿,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已发生了重大变化★ღ✿,明确提出“三个转变”★ღ✿,即★ღ✿:专业教育由窄口径向宽口径转变★ღ✿;培养模式由一体化向多元化转变★ღ✿;培养理念由强调共性向重视个性转变★ღ✿。将“打好基础★ღ✿、拓宽专业★ღ✿、加强能力★ღ✿、因材施教”作为教学改革的方针★ღ✿,充分利用学校的传统与优势★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计划★ღ✿、有步骤地进行多方探索★ღ✿,坚持发展行之有效的复合型★ღ✿、外向型★ღ✿、创新型等多类型人才培养模式★ღ✿,进行改革试点与推广★ღ✿,并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ღ✿,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ღ✿。
世纪之交★ღ✿,大连理工提出创新人才培养工程★ღ✿,这既是教育创新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ღ✿,也是落实学校提出的“在普遍提高人才质量的基础上★ღ✿,注重建立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的本科教学指导思想的措施★ღ✿。
当前★ღ✿,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ღ✿,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ღ✿,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及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关键★ღ✿。为了实现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ღ✿,大连理工从实际出发凯发K8国际官网★ღ✿,提出对本科大学生实施“精英教育”的培养理念★ღ✿,并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体系★ღ✿。
近30年来★ღ✿,大连理工大学在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ღ✿。1996年至今★ღ✿,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5项★ღ✿,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0余项★ღ✿;建设成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ღ✿,6个辽宁省教学团队★ღ✿;3人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ღ✿,11人获得辽宁省教学名师奖★ღ✿;1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ღ✿,31门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ღ✿,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ღ✿,4个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ღ✿;67名教师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ღ✿,219名学生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ღ✿。学校现有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ღ✿,11个辽宁省示范性专业★ღ✿,1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桐岛绘里香★ღ✿。到2008年底★ღ✿,本科专业总数已由1977年的27个发展到60个★ღ✿,覆盖理★ღ✿、工★ღ✿、经★ღ✿、管凯发K8国际官网★ღ✿、文★ღ✿、法★ღ✿、哲7个学科门类★ღ✿。
大连理工大学的创新教育理念的萌芽可追溯到建校之初★ღ✿。当时学校就确立了“教与学统一”★ღ✿、“学与用统一”★ღ✿、“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教学方针凯发K8国际官网★ღ✿。在这一教学方针指引下★ღ✿,广大师生一直把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作为鞭策教学活动的指南★ღ✿,强化实验环节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ღ✿。
1995年★ღ✿,学校成立“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实验中心”★ღ✿,在全国率先成立以学生创新实验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示范中心★ღ✿。根据学生兴趣开设了数学建模★ღ✿、机电★ღ✿、软件等创新实践班★ღ✿,将学生创新实验环节纳入教学计划★ღ✿。
2003年凯发APP官网★ღ✿,★ღ✿,大连理工大学成立“大学生创新院”★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初具规模★ღ✿,营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ღ✿,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ღ✿、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创新人才★ღ✿。
2007年★ღ✿,大连理工成立创新实验学院★ღ✿。创新实验学院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示范区和先导区★ღ✿。学院面向高考优秀学生设立创新实验班★ღ✿,根据“加强基础★ღ✿、拓宽专业★ღ✿、因材施教★ღ✿、重点培养”的指导思想★ღ✿,按照一年级进行通识教育★ღ✿,二年级按大类培养★ღ✿,三★ღ✿、四年级按照宽口径★ღ✿、个性化培养模式★ღ✿,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ღ✿,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和更加灵活的管理模式★ღ✿,培养高素质创新拔尖人才★ღ✿。学院面向校内优秀学生设立创新实践班★ღ✿,开设实践性强的系列课程★ღ✿,培养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ღ✿、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ღ✿。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ღ✿,学院因材施教桐岛绘里香★ღ✿、突出特长★ღ✿、尊重个性★ღ✿,以多样化自主学习模式及其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为重点★ღ✿,构建★ღ✿、形成了“个性化★ღ✿、双渠道★ღ✿、三结合★ღ✿、四层次★ღ✿、多模式”的一套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ღ✿。
“创新教育学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超市★ღ✿。我们希望大连理工的学生能够兴趣驱动★ღ✿,快乐学习★ღ✿,在做中学★ღ✿。”大连理工副校长李志义表示★ღ✿。
大连理工创新教育成果突出★ღ✿,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10余项★ღ✿,其中“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的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研究与实践”两个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ღ✿。2003年★ღ✿,学校被共青团中央★ღ✿、全国青联命名为“全国青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ღ✿。在2004年10月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ღ✿,创新教育被确认为学校的办学特色★ღ✿。
2003年以来★ღ✿,学生科技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298项次3000多人次★ღ✿。其中★ღ✿,国际奖83项次200多人次★ღ✿,全国奖554项次1000多人次★ღ✿,省级奖661项次2000多人次★ღ✿。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成绩斐然★ღ✿,三次获得“优胜杯”★ღ✿,2006年获得中国机器人大赛和RoboCup中国公开赛3D仿真组两项冠军★ღ✿,大学生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97项★ღ✿。大学生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ღ✿,被SCI★ღ✿、EI收录60余篇★ღ✿,学生完成科技成果百余项★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ღ✿。
“学校已经确立了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ღ✿,实施精英教育★ღ✿、培养精英人才是我们实现学校奋斗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ღ✿,也是国家和民族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ღ✿。
欧进萍心目中的精英人才★ღ✿,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ღ✿、高尚的道德品质★ღ✿、宽厚的知识基础★ღ✿、突出的能力潜质★ღ✿、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ღ✿,是先进思想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捍卫者和引领者★ღ✿,抑或是国家政治★ღ✿、经济★ღ✿、科技★ღ✿、文化等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ღ✿。
“精英教育是一种培养理念★ღ✿,不要简单地把精英教育理解为我们要培养政治领袖还是企业老板等★ღ✿。”李志义说★ღ✿,“精英教育的核心就是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来实施优质的教育★ღ✿。”
李志义认为★ღ✿,精英教育是一种学校文化★ღ✿,它不光与教学有关★ღ✿,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与精英教育相适应★ღ✿。“精英教育培养体系的形成★ღ✿,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ღ✿,需要从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不懈地努力★ღ✿。”李志义表示★ღ✿,这里涉及两个问题★ღ✿:一个是“路子”凯发K8国际官网★ღ✿,另一个是“步子”★ღ✿。路子是方向★ღ✿,一旦上了路★ღ✿,方向就不会错★ღ✿,所采取的方法★ღ✿、措施以及所做的努力★ღ✿,都会使目标越来越近★ღ✿;步子是策略★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凯发K8国际官网★ღ✿,例如学校的资源★ღ✿、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等★ღ✿,稳步推进★ღ✿。但是★ღ✿,如果不解决路子问题★ღ✿,步子再大★ღ✿,有时恐怕并不能更快地接近目标★ღ✿。
当然凯发k8国际★ღ✿。★ღ✿,大连理工提出精英教育是有基础的★ღ✿,学校有很好的本科教育基础★ღ✿,有优质的学科资源★ღ✿、优质的科研资源★ღ✿、优质的教师资源★ღ✿。“问题是我们如何将这些优质的资源转变成优质的教学资源★ღ✿。”李志义认为★ღ✿,“实施精英教育★ღ✿,要求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ღ✿,让学生走进我们的高水平实验室★ღ✿,让教授走上讲台★ღ✿。”
“精英教育就像一根标杆★ღ✿,指引全校师生向这个目标前进”凯发K8国际官网★ღ✿。根据本科生实施精英教育的培养理念★ღ✿,大连理工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体系★ღ✿,即“一个目标★ღ✿、三种模式★ღ✿、两项保障”★ღ✿。一个目标是实施精英教育★ღ✿,培养精英人才★ღ✿;三种模式是多元的培养模式★ღ✿、研究型的教学模式★ღ✿、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模式★ღ✿;两项保障是教师队伍保障和教学资源保障★ღ✿。培养模式是培养体系的核心★ღ✿,通过推行以“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为抓手★ღ✿,实施以“基于通识教育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为特征的(通识教育+学科大类教育+专业教育)培养模式★ღ✿,不断完善与发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ღ✿。
作为一所正处在发展建设中的重点大学凯发K8真人★ღ✿,★ღ✿,大连理工能够如此重视教学★ღ✿,实属不易凯发K8国际官网★ღ✿。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ღ✿,学生★ღ✿、家长★ღ✿、社会对大学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ღ✿。欧进萍指出★ღ✿,这种期望和要求不只是放在本国的平台上跟自己相比★ღ✿,而是放在世界同样的平台上跟国际相比★ღ✿,所以★ღ✿,“大学在人才培养上要放眼世界★ღ✿,站在国际的坐标上★ღ✿,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和教育过程以及学校的环境条件也要向更高的目标看齐”★ღ✿。